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实践能力为总目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组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系统学习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节目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节目策划、编辑、采访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
主要解决的问题:1.规划和建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2.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媒体方面的知识和能力;3.针对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分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4.有重点培养创新性人才,并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跟踪指导、管理和信息反馈;5.建立健全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多元化实践平台。
项目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一、规划和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师资配备齐全:
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配备高层次、高素质以及能够担当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科建设的骨干教师。教师有着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实验室专门配备实验员进行课堂教学和课余实践的管理。专任教师总数满足教学要求。此外还邀请国内知名大学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中国新闻社副总编、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社长、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泉州电视台副台长、泉州广电中心新闻中心总监等作为特聘教授定期来学校举办讲座和指导。
2.课程设置合理,重视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专业设置上,学科基础课涉及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课注重本专业厚实的专业知识,选修课分为院选课和校选课,注重其他学科知识的浸透,开拓学生视野。同时也开设一些综合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作为大四学生的选修课。构建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在开设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摄影基础、电视编辑基础、播音学、电视摄像、电视专题片、电视作品分析、中外新闻史等合理配套、科学衔接、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外,又开设了电视纪录片、DV摄像与实践编辑、电视作品制作综合训练、出境记者等具有实践性、创新性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学到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3.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实验室设备:
通过学校拨款和自筹资金等方式等文学院新闻系实验室在2010年添置较为专业的摄像机10台(原有2台),新装修了数码影像编辑室,一方面配合校新闻中心为专业课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设备和指导,另一方面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支持。由于设备配置与管理比较合理,数码影像编辑室及其设备的使用率均达到100%,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收集大量和项目实施相关的影音资料(包括自制影音资料和课件及案例),已经能够为教师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还有实践课教师刘向东完成了实践教学的著作《影视学革命》。
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逐年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
1.大一、大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和理论,着力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新闻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教学上教师带队组织大一学生参加校内外和本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到泉州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和直播活动;教师指导大二学生参加媒体节目制作,选择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科研助手。课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宣传部新闻录制,如华大五十年校庆活动、华大龙舟赛等新闻的录制,这些不仅深化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初步锻炼了学生再实践中的动手能力。
2.大三、大四阶段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获取、分析、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做多种题材、多种类型、难度较大的作品。选题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省内外的大学生影视大赛、播音员主持人大赛,大学生DV作品大赛,“挑战杯”大赛等。例如四川国际电视节、上海电视节、西安民间影像节、中国影视学院奖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节比赛、福建省政府百花奖文艺奖比赛、福建省大学生DV大赛等,文学院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新闻系也对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可用影视作品设计代替以往学生只写文字稿的形式,并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尝试,去的比较好的效果。院里全力支持应届毕业生走出去到社会上实习、实践,教师帮助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实习单位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指导教师做到随时与实习、实践中的学生保持沟通联系,进行动态管理。目前从执行情况看,实践教学的内容都能按计划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应用。
3.在提高所有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基础上,做到重点培养创新性人才;
针对各方面能力非常强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如做作品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帮助选题,教师一起参与拍摄与制作,教师推荐学生参加比赛,并且教师指导学生带着作品去求职;有的学生对成立工作室有兴趣,对学生从工作室的建立到学生对外接片子做教师都做到严格把关,动态指导;对致力于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教师做到对每个学生报考的学校、留学的国家都进行个别指导;对那些国内大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学院帮助争取学校共同资助学生参加赛事活动。学院还对毕业生进行动态跟踪,时刻关注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情况,及时对学科实践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1.学院充分利校内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华大广播台、《华大学生报》、《华大青年报》的新闻采编,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社团1+1网络电台、华大易网的播出平台,参与院社团“新地报社”、华大新媒体社团的新闻报道,校A级社团“华新社”由新闻系学生创办,教师定期指导,学生自己管理,逐渐完善固定播出的视频节目《华新周刊》,每周一期,在师生中获得好评。在“华新社”学生自己编排、制作节目,教师严格把关,院里专门为“华新社”安排了工作室和摄像编辑设备。“华新社”还发挥了传帮带作用,每一届老生负责带新生,大批学生在这块自己的阵地里得到了锻炼,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此外教师带领学生为学校制作宣传片,例如制作华大研究生处的对外宣传片、制作华大五十年校庆晚会视频背景LED影像、制作纪念华大五十年校庆大型纪录片等等。
2.加强和媒体联系,建立多家实习基地。2011年文学院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等媒体签约,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共同培养纪录片创作人才。2010年、2011年文学院在原有的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等实习基地基础上又增添了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中新社泉州支社、惠安电视台、安溪电视台、南安电视台、永春电视台、德化电视台、奥佳广告公司、中艺影视公司等多家实习单位。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期间,学院做到动态的跟踪管理。
四、把广电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广告学专业:
因为广告学专业与广电新闻专业同属传媒业,有很多相似的特点,目前华大的广告学专业人数比较少,故把广电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广告学专业的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也进行推广,针对广告学专业特点,培养人才模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以制作平面广告作品和影视广告作品为主,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广电专业的选修课,介绍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广告公司和网络媒体实习与工作等等。这样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紧跟媒体变革发展。目前从执行情况看,实践教学的内容都能按计划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应用。
项目创新点在于:本项目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在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本项目比以往的实践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项目实施的两年是文学院学生获奖作品最多,获奖档次最高的两年,拍摄制作的作品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前没有如此多的获奖作品)。广电新闻专业的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到本项目实施中,普及面广。专业学生数百人参与项目的实施,将近一半的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也被纳入创作的团队(以前没有普及到每个学生);本项目的成果用途广,有推广的价值。完成作品参加多种赛事,获得比较好的名次,扩大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的影响,有的学生凭借获奖作品被媒体录用,有的学生将作品作为考取艺术院校研究生的必备原创作品;教师将实践的研究成果作为今后教学的案例;对毕业论文形式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写作文章的形式,对制作电视片精品的学生,可把设计创作作品与写作文稿结合起来,注重广电新闻专业特点,做到学生学以致用(以前文学院没有过以影视作品的制作作为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