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陈庆妃(1973.11),文学博士,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海外华人文学理论与批评”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监事长。2003年起任职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文学院。2012.9-2015.6师从暨南大学王列耀教授,从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2016.1-2017.1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访学,师从赵稀方教授,从事香港文学研究。2022.6-2023.6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师从千野拓政教授,从事香港城市文学、文化研究。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暨南学报》、《东吴学术》、《中国新闻》、《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南方日报》、《新京报》等全国性重要的学术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华侨华人文学、香港文学。
2021年11月3-5号组织召开“华侨华人文学与中外文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受到媒体关注,《中国新闻网》《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泉州无线电视台均报道会议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华侨华人文学创新研究方兴未艾”为题进行专访。会议讯息入选《华侨华人研究动态》(2022年第2期)。
曾在《中国新闻》报主持“文化周刊”名家访谈栏目,主要以海外华人作家、台港作家及相关研究学者为对象。学者访谈:刘登翰《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刘小新《华人文化诗学何以推动文明互鉴》、赵稀方《读城香港,不止金庸》、刘大先《民族文学、族裔文学与文明互鉴》、游俊豪《离散华人的诗与思》;海外华文作家访谈:陈河《我要写出中国人与世界的联系》、薛忆沩《在“文学的祖国”里寻找新的“在场”感觉》、黎紫书《书写华埠:一场漫长的磨合》、李黎《重游疆土,寻访世纪文心》、《又见聂华苓,又见爱荷华》;作家、出版家潘耀明访谈《狮子山下,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近年所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本科生专业课程“海外华文文学”、通识课程“海外华人艺术经典”,选修课程“港澳文学研究;研究生专业课程“世界华文文学”。
二、承担课题
1.主持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BZW152,2020.9-2025.6,在研)
2.主持2021年度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新移民作家回流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1JHQ042,2021.12-2023.12,在研)
3.承担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1970-1997)”(项目编号19ZDA278,2019.12-2024.7,在研)
4.2020年,主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统战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香港本土新生代作家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TZZD-202007,2020.5-2022.5)
5.2019年,主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华侨华人研究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侨乡文学研究(项目编号HQHRYB2019-03,2019.6-2021.6)
6.2015年,主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华侨华人研究专项”课题:新移民回流作家的专业发展路径与新文化定位(项目编号HQHRYB2015-06)
7. 2015年,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新移民回流作家的跨界书写研(项目编号15SKBS306)
8.参与项目:国家重大课题“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子项目“‘再留学’作家的跨界书写”、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文学与华文传媒的互动研究”。
三、学术论文
1.《陈河<误入孤城>:远行者的返乡与突围》,《文艺报》2023年9月15日。
2.《明月可鉴 一世舂锄》,《明报月刊》(香港)2023年9月号。
3.《食金石力 养草木心》,《文艺报》2023年7月8日.
4.《新时期(1978-1984)香港文艺期刊中的内地与港台文学互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4期。
5.《日华文学的“她”写作与和风记忆》,《文艺报》2023年3月17日。
6.《“游于百工”的诸种可能及其他》,《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7.《“物与人”的流离与归属》,《海峡人文学刊》2021年第3期。
8.《融冰的“信”史》,《中国新闻》报2021年9月9日。
9.《从“南渡”到“离散”——20世纪海外华人作家的书写路径》,《中国新闻》报2021年1月22日。
10.《“泥巴史记”与华人文化诗学之实践》,《学术评论》2020年第5期.
11.《百年福建华侨华人文学发展概观》,《福州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12.《潮来潮往——关于过番歌的对话》,《泉州文学》2020年第5期。
13.《香港折叠——论韩丽珠兼及香港新生代作家的书写局限》,《文学评论》2020年第3期。
14.《“侨乡”文学叙事及其写作伦理——以新移民作家为考察对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0年第1期。
15.《族裔政治与“他方”的战争——以陈河海外抗战小说为中心》,《湘潭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16.《走出后殖民——论黄碧云小说的非虚构转向》,《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学报》2019年第2期。
17.《“南渡”文学叙事的三种范式》,《文学评论》2018年第4期。
18.《侨乡传统 欧洲传奇 叙事伦理》,《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19.《闽籍旅日作家的记忆空间》,《福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20.《再造白求恩——加拿大华文文学中的白求恩》,《华文文学》2018年第1期。
21.《葛亮:在“三城”与“双统”之间》,《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6期。
22.《流年物语:后贫穷时代的抒情诗》,《小说评论》2017年第6期。
23.《新古典小说<北鸢>的语言范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14日。
24.《通往“白求恩”的旅程——加拿大华文作家李彦的精神溯源》,《文艺报》2016年12月23日。
25.《静观江河——论葛亮<北鸢>》,中国作家网2016年11月21日.
26.《“享虐”与“性越境”——析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的日本体验及其性别话语》,《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27.《一份异常的文学“索引”》,《南方日报》2015年10月29日。
28.《作为方法的战争——薛忆沩战争小说论》,《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4期。
29.《失踪与重返:薛忆沩从<遗弃>到<空巢>的文学行旅》,《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年第2期。
30.《逍遥此身不为客-论宋琳》,《诗书画》2015年2月。
31.《泰华作家的公共交往与泰华文坛的新“亮点”》,(泰国)《泰华文学》总第75期。
32.《看不见的深圳——评薛忆沩“深圳人”系列》,《东吴学术》2014年第6期。
33.《1990年代马华文学场域与地志文化散文的兴起》,《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
34.《九十年代马华散文的新势力与副刊现象考察》,《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35.《五四演剧的仪式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5期。
36.《抵达之途——薛忆沩论》,《文艺争鸣》2014年第4期。
37.《谁是真正的“深圳人”》,《新京报》2013年7月27 日。
38.《士大夫理想的现代变异》,《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39.《苏曼殊绘画的自我叙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0.《网络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3期。
41.《爱与生的炼狱》,《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2.《俗而优则雅——张爱玲小说的通俗元素与中国小说传统》,《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四、获奖
《“南渡”文学叙事的三种范式》,《文学评论》2018年第4期。
2019年12月获厦门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2018年度)。
2023年6月获厦门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一等奖(文艺评论类)。